今年,忻州市围绕“渔业增效、渔民增收”目标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,抓实渔业生产,推广稻(蟹)综合种养模式,总结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效,助力农民增产增收,激发渔业生产活力。
一、调研深扎一线,把脉产业升级路径
7月21日-22日,省渔业局二级调研员蓝天慧、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朱国清、水产资源管理科科长李峰等一行4人深入代县、原平市、定襄县调研忻州市渔业产业发展,通过实地考察、技术交流、农户座谈等方式,全面评估稻蟹综合种养及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推广成效。代县新政种养家庭农场拥有标准化稻田200余亩,主栽“闽宁一号”“五优稻4号”等优质稻种,2024年水稻单产稳定在550公斤/亩。今年重点升级“水稻+稻田蟹”立体生态种养模式,实现“一水两用、一地双收”,目前稻田生长良好,已完成环形鱼沟、进排水设施及防逃装置等基础建设。
二、稻蟹共生:一水两用,效益倍增的生态密码
位于定襄县宏道镇滹沱河畔的村连云千亩水稻种植基地,技术负责人介绍:“螃蟹为水稻松土增肥,水稻为蟹提供荫蔽栖息,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70%,形成天然生态链。”去年该基地实现水稻亩产500公斤、河蟹亩产40公斤,今年实施60亩稻蟹综合种养,5月底已全部放扣蟹苗(规格100-120只/斤)。 这一成效得益于山西省《稻蟹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》(DB14/T 2735—2023)的落地实施。该标准由山西农业大学、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制定,首次规范了水体环境、田间工程改造、蟹虾投放密度等关键技术环节,为农户提供“教科书式”指导。忻州地处滹沱河流域,水源充足,今年全市稻蟹综合种养面积1320亩,占全市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2%。
展开剩余27%三、南美白对虾:突破内陆养虾的“瓶颈
”山西百鸿水产负责人赴无锡、安徽等地学习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,实验基地采用恒温大棚养殖,通过调配海盐模拟海水环境,精准控制养殖密度、水质及生长环境。自去年8月以来,已出栏三批共1.5万斤,养殖周期约3个月/批,成活率达95%,规格达到25只/斤,市场价38元/斤。虾体透亮鲜艳、光泽度好,深受当地居民青睐,效益可观。
下一步,忻州市将优化渔业养殖结构,总结推广稻蟹综合种养及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成功经验,积极争取省级强渔惠渔政策支持,带动农户增收,让“稻香蟹肥虾跃”成为忻州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。
来源:忻州市农业农村局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
发布于:山西省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